一.开国少将徐国珍
徐国珍是甘肃省天水县马跑泉人,1912年出生在一个贫农家庭。
1929年被军阀冯玉祥的部队抓了壮丁,所在部队后被编为国民党第26路军。
1931年第26路军开到江西宁都,徐国珍在74旅3营营部当传令兵。该营一名副连长王铭五,是徐国珍的同乡,是中共地下党员,给徐国珍讲了许多革命道理,并介绍他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同年,徐国珍参加了宁都起义,历任红5军团15军13师37团连长兼指导员、39团营长、红29军军部作战科科长。徐国珍回忆说:在长征中,我那个营,从江西兴国打到贵州遵义,七百多人的加强营,打得只剩下二三百人了。
1936年,徐国珍任红29军256团团长。红29军曾和国民党汤恩伯部的樊钟秀师打了一仗,敌人是一个师,红29军实际上只有一千多人,在这次战斗中,徐国珍负了重伤。
抗日战争时期,徐国珍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警备2团营长、副团长、警备5团团长。
解放战争时期,徐国珍任甘肃军区陇东军分区副司令员、司令员、甘肃军区副司令员。
1961年,徐国珍任兰州军区副司令员兼甘肃省军区司令员,他是甘肃省军区第一任司令员,1965年离开甘肃省军区,专任兰州军区副司令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3年去世,享年81岁。
二.爱国将领邓宝珊
邓宝珊(1894.11.10 ~1968.11.27), 爱国将领。名瑜,字宝珊。甘肃秦州(今天水)人。1909年(清宣统元年)赴新疆新军当兵。次年加入同盟会。1912年1月参加伊犁起义,被官府追捕,潜回故里。1914年到陕西,结识胡景翼、孙岳等革命党人,在华山聚义反袁(世凯)。1916年投身护国运动,在陕南镇守使陈树藩所部胡景翼团任连长。1918年响应孙中山护法,参与发动三原起义,在陕西靖国军第4路任右翼前敌总指挥。1921年任陕西陆军暂编第1师团长。1924年代表胡景翼,与冯玉祥、孙岳联络发动北京政变,后任国民军第2军第7师师长。1925年12月任直隶军务帮办,领衔发表李大钊起草的反北洋政府通电。1926年直奉联军进攻国民军,所部战败,退回陕西。9月,任国民军联军援陕前敌副总指挥,旋参与策划指挥解西安之围。12月,任国民军联军驻陕副总司令,在西安设总司令部,与共产党人刘伯坚、刘志丹等亲密合作,聘请邓希贤(小平)任中山军事学校政治处处长。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继续同共产党人保持友谊,曾资助发动顺泸起义失败后途经西安的刘伯承。6月,不满冯玉祥与蒋介石通电合作,离职避居上海。1930年,在蒋冯阎战争中接任第8方面军总司令,讨蒋失败后蛰居上海。1932年任西安绥靖公署驻甘行署主任。次年冬,改任新编第1军军长。1936年1月被授为陆军中将。1937年任第21军团军团长,旋改任晋陕绥边区总司令,驻守榆林。抗日战争期间,多次到延安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晤谈,赞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陕甘宁边区、八路军协防抗日。1945年6月,任第十二战区副司令长官。1948年1月,任华北“剿总”副总司令。1949年1月,全权代表傅作义同人民解放军平津前线司令部达成和平解放北平(今北京)协议,9月,受毛泽东、周恩来委托,和傅作义促成绥远起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甘肃省人民政府主席,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副主席等职。1955年获一级解放勋章。
三.革命先烈胡文斗将军
在奔突冲涌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英才辈出,光彩照人。然而有这样一些英才,他的真实面目、功过是非,在短时期内常常不为世人理解,甚至还被世人误解、丑化、扭曲……。他,名为国民党的上将军长,实为中共早期忠诚的党员。他就是在人世间仅仅活了30个春秋的胡文斗。
要做中国的将军 胡文斗,字仲槎,也作重差,1898年出生于天水市北道区马跑泉胡家庄。他自幼勤奋好学,有远大抱负。1915年,从东泉小学毕业,17岁时考入北京清和陆军预备军官学校。由于才华出众,成绩优异,1920年毕业后又到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十二期深造。1922年毕业时,胡文斗成绩名列第一。日本天皇深爱其才,亲自召见,并奖赐章服一套、宝刀一把、金杯四个。天皇还欲留他在日本发展,但胡文斗心系祖国,婉言谢绝,立志要做中国的将军。1922年,胡文斗从东瀛返回中国,时任甘肃督军的陆洪涛立即致电相邀,请他回故里共事创业。胡文斗遂至兰州,任督军公署少校参谋兼机关枪教练。1924年,陆洪涛成立陆军第一师,胡文斗被委任为二旅三团副团长。他决心练出一支陇上劲旅,为家乡父老和国家争光效力。但当时的甘肃也和其他各地一样,官场险恶,争名夺利勾心斗角之风亦烈。他的赤诚、他的努力、他的才能遭到了同僚的嫉妒排斥,他决定辞职东游。在河南洛阳,适逢天水同乡邓宝珊任国民军旅长,会面交谈,甚为投机,胡文斗被留任中校参谋主任。
1924年,邓宝珊将军任国民军第二师第一旅旅长时,甘肃省早期的共产党员葛霁云(天水人)与同乡同窗拜访邓将军,相互恳谈,甚为契合,开始结为挚友。同年,胡文斗也结识了葛霁云,开始接受马列主义和革命思想。1925年,邓宝珊将军升任国民军第二军第七师师长,驻军河南陕州。党组织派葛霁云同志去邓部工作,公开职务是秘书长,暗中任务是联合革命志士,培养新生力量,发展党的组织。由于胡文斗积极接受马列主义和革命思想,对革命事业热忱、忠实、努力,此年春,经葛霁云同志介绍,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5年夏,邓宝珊将军接受共产党人建议,在河南陕州开办“军官传习所”时,由胡文斗任所长。“军官传习所”撒播了革命种子,一些士兵和下级军官接受中国共产党的教育后,走上了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 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1926年初,胡文斗受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军长程潜将军之邀,依依惜别了邓宝珊将军,南下广州,被委任为军事教导队总队长,积极组织军事训练,准备迎接新的战斗。同年7月,国民军出师北伐,胡文斗任第六军第十九师上校参谋长,随军挺进江西。号称“五省联师”的军阀孙传芳部在江西负隅顽抗,南昌城布防严密。在北伐军数次连攻南昌受挫的关键时刻,胡文斗果断运筹,从本部精选了36名勇士,由他亲自率领,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强攻,终于制服了敌人疯狂的阻击,配合了友军攻克南昌。之后兼任了五十七团团长。1927年,在攻打南京战役中,胡文斗一直坚持在前沿阵地和士兵们在同一战壕作战,并直接指挥敢死队,冒着枪林弹雨,攻占了雨花台。为大军顺利攻城打开通路,他又巧用一棺材火药集中爆破,炸开了聚宝门(今中华门)附近坚厚的城墙,打败了孙传芳部,攻克了南京。因此,胡文斗被越级晋升为第六军第十九师中将师长。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大量屠杀共产党人,国共合作破裂。六军军长程潜对蒋的作为深恶痛绝。在此形势下,胡文斗坚决支持程潜反蒋。8月,胡文斗奉命率师东进讨蒋,任江右军前方司令。10月,又奉命率师西进,征讨唐生智。唐生智失败后,六军遂设军部于长沙,胡文斗兼任长沙警备司令。
遇害前后
在“剿共”战斗中,胡文斗的六军常常是朝空处放枪明攻暗助。如此次数一多,被蒋介石潜伏在六军的特务察觉,便告密于蒋。蒋介石气急败坏,十分恼火,但又迫于当时形势,不好对胡文斗公开下手,于是又密命他潜伏在六军的心腹、担任六军警卫团团长的蔡雄采用了卑鄙的暗杀手段。一天晚饭后不久,胡文斗正躺在床上休息,蔡雄让他的两个亲信来请胡文斗商量事情。”胡文斗愠怒道:“蔡雄有啥权力叫我到他那里商量事情?他不能到我这里来吗?”未予理睬。过了一会儿,那两个亲信又来笑脸“相请”,胡文斗的门卫没有阻拦,他们便径直进入胡文斗卧室,立即举枪射击,胡中弹后欲拔枪还击,此时又从窗外射进来数发子弹,紧接着又有一伙人冲了进来,胡文斗当即死亡,年仅30岁。
1928年7月,胡文度、胡良璞、孔繁福等人随胡文斗将军妻室,押灵柩远归故里。灵柩运到天水,故里父老莫不为失去胡将军这样一个好儿子而悲恸,莫不对蒋介石表示极大愤慨。
青史久沉沦 英名终光耀
胡文斗生前的公开身份是国民革命军军官,虽然家人已知他的作为,也怀疑是共产党员,但又久久苦于没有确凿证据。1985年,其子胡良王孚在阅读兰州军区副司令员杨嘉瑞同志写的《一生追求进步的邓宝珊将军》一文时,发现文中有“中共地下党员胡仲槎”的一些记述。杨嘉瑞将军当时住在西安翠花路兰州军区离职干部休养所。胡文斗将军的家人在医院面见杨将军,杨听明原委后,当即在病床上口述,由他的儿子记录,又经杨将军签字,干休所盖章,确证了胡文斗是共产党员的事实。这份材料送到天水市北道区政协后,引起了天水市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即组成胡文斗将军调查组。调查组的同志再次赴西安专访了杨嘉瑞将军,取得了如下的证明:“胡重差同志是由葛霁云同志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在‘军官传习所’任所长期间主要活动是宣传革命和发展党的组织。”
回顾漫漫从军路,每一次前进都留下了踏实的脚印和值得回味的记忆,但最令将军记忆深刻并深感欣慰的是1995年他任国防大学副教育长和国防研究系主任时与同志们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具体批示下所做的两项工作:一是创建了全军战役指挥训练模拟系统,使我军的军事现代化教学和战役指挥训练迈了一大步;二是从2001年起,为了提高我军高级干部的战略思维、判断、决策能力、世界眼光以及研究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对军委考核选拔的军队高级干部中的精英们进行的三期培训。这是一项对部队的长远建设非常有意义的工作,目前,经他们的培训的三期学员,大部分走上了更高的领导岗位,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中流砥柱。
我没有想过要当将军
“其实,我少年时代的志向并不是军人,我喜爱的也不是教学工作,我更没有想到过自己要成为一名将军。”将军出语令记者感到吃惊。
“人往前走时不一定有计划,一步一步往前走最重要,但不管干什么都要干好,当然,一个人的成长需要领导的帮助主老同志的带。把个人的努力和领导和帮助结合起来,抓住机遇扎扎实实做好工作就是报国。人生勿需设计,只需踏实工作。”胡将军笑言,这也许就是他之所以“成功”的切身体会。
让孩子走自己的路
看过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人们对老军人石光荣一家的军人情结记忆深刻,那么自小从军营中长大的胡爱祖将军的孩子想必都是军人?在采访中,记者却得知将军的两个儿子都没有子承父业走上从军之路。
吃一碗家乡的浆水面,喝一碗家乡的清甜水,时效一日匆匆过,故乡的山光水色洇温着将军四十年的离乡情。感受着将军谦逊中严谨的将军风范,记者在想,将军的成长之路必然会激励、影响家乡的有志男儿,在平凡中求不凡,踏实工作,报效祖国。
六.现任甘肃省军区副司令员张臣刚将军
张臣刚少将(1948.6.—), 任甘肃省军区副司令员。男,汉族,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人. 1965年7月入伍,1968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战士、技术员、副连长、参谋、副处长、处长、军事工作研究室副师职主任,《军事工作》杂志社社长,兰州军区司令部办公室副主任、主任、代理师长、甘肃省军区参谋长。2005年任甘肃省军区副司令员,甘肃省国防动员委员会秘书长、副主任等职。2004年7月晋升为少将军衔。张臣刚将军从小喜爱书法,在繁忙的军事战备工作之余也常常涉猎墨海。1998年在兰州军区司令部组织的书法展中获得一等奖。2004年被吸收为甘肃省书法家协会会员,2005年担任中国将军书画院理事,2006年 被选聘为中国长安书画院副院长。其书法作品在军内外一些报刊发表,并在西北地区许多城市展出,还被收录于《中国当代将军座右铭》、《孙子兵法百将书》、《纪念朱德同志诞辰120周年诗书画影作品集》、《纪念开国上将乌兰夫诞辰100周年书画集》;在毛泽东诗词全国书画大赛中获银奖,并被收入《毛泽东诗词全国书画大赛优秀作品集》;在“共建绿色家园构建和谐社会”全国书画大赛中获优秀奖,并被编入大型书画作品集《共建绿色家园》。有的书法作品还被用于刻碑、制作牌匾及被省美术馆收藏。
七.现任甘肃省军区政治部主任石新贵将军
石新贵少将(1947.6.—), 任甘肃省军区政治部主任。男,汉族,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人。一九六五年7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九六八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兰州军区测绘大队学员、技术员、政治处干事、干部股股长,兰州军区司令部直属政治部干部科副科长、干部处处长。1985年10月任兰州军区司令部直属工作部副部长。1990年9月任兰州军区直属工作部政治委员。1993年3月在国防大学学习。1994年5月任兰州军区第1技术局政委,甘肃省军区政治部主任。一九八八年被授予大校军衔,一九九八年晋升为少将军衔。石新贵将军从小喜爱书法,在繁忙的军事政治工作之余常常挥毫研艺,擅长书法艺术,系中国将军书画院理事, 甘肃书法家协会会员.书法作品参加了全国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将军书法展、纪念毛泽东诞辰111周年将军书毛泽东诗词对联作品展、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将军书法展,并入选《共和国将军书画展》、《百名将军座佑铭书法集》、《龙兴天下书法集》。有十余幅作品先后参加了在兰州、西安、银川和西宁等省市举办的”柳营试锋”将军书法展,部分作品被有关单位收藏和入碑刻石。
八.原甘肃省军区付政委杨耀春将军
杨耀春少将 ,任甘肃省军区付政委,少将军衔。1944年出生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历任战士、排长、科长、团政委、师政治部主任、师政治委员、兰州军区副政委,甘肃省军区副政委、甘肃省诗书画联谊会名誉主席、兰州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原省人大常委、省诗书画联谊会名誉会长等职。
将军戎马一生,经历不凡,在繁忙的军旅生活之余,惜时如金,倾心于书法艺术的修炼,日积月累,滴水石穿,倾其40多年的心血,终于在艺术上有所建树。在省内外多次举办和参加书法展览,受到书法界和同行的高度评价。他说:“我们都是军人,军人学写字。我们算不上什么书法家,只是书法爱好者而已。之所以搞这样一个活动,我认为这首先是一次文化传播活动。我是秦安人,在我们秦安临近的庄浪县,你随便走进一户人家,都能看到墙上悬挂的中堂,即便是再穷的人家。所以通过这一活动,使我们走向基层,走向社会,走向群众,向社会学习,向群众学习,向民间的书法艺术家学习,以此来提高我们自己。二是广交朋友,增进军政军民关系。小平同志讲,要两个文明一齐抓,文化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这种形式,结交朋友,实际上增进了军政军民关系,使老百姓更了解军人,更了解军队,扩大了军队的影响力,这也是我们为加强国防建设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三是陶冶情操,丰富我们的退休生活。我们都是军人,过去我们练兵习武,很好地工作,现在我们退下来了,我们要更好地生活,我们认为这是一个比较好的方式,她不仅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提高我们的素养,还可以强身健体,丰富我们的退休生活。